宋秋玲透露: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欲出 不日或将出台汽车金融服务作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上最有价值和最富活力的一环,对加速行业转型和刺激汽车消费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想要首付5-8万买车贷款买车的用户也是比较多的,正是有这样的需求才会促使汽车产销市场和流通体制的逐渐成熟,汽车消费金融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小编,今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已过半年,虽然关于骗补事件的调查结果迟迟尚未出炉,但根据相关部门此前表态,国家将会对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进行大调整。那么,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会怎么给?正在凸显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该怎么管?
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交通部等四部委领导及业内专家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安全及未来发展讨论发言,透露了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的方向。
财政补贴还会有但形式会有变化
目前,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地研发、生产、消费、运行等各个环节已经出台了财政补贴、税收、基础设施奖励、政府采购等多项支持政策,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针对这种骗补行为,相应企业必将受到应有的处罚。财政的普惠政策对培育新能源汽车初级市场是行之有效的,但长期执行该政策企业容易患上政策依赖症、软骨病,缺乏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扩张。适应产业发展新问题,也急需财政政策进行调整。”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透露,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在制定中,不日或将出台。
宋秋玲告诉汽车商报,着眼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的变化,补贴政策的调整将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部将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财政补贴,宋秋玲称,强化补贴政策,对促进技术进步、支持规范守信的企业会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在保持2016年至2020年补贴方案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相关政策将不断提高进入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和产品的门槛,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够获得财政补贴,相反就得不到补贴。
二、是完善补贴标准
宋秋玲说:“补贴标准应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已逐渐下降,有必要根据产业发展、推广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完善补贴标准。”
三、是健全监管体系
宋秋玲表示,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还比较薄弱,日常监管还停留在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场检查阶段,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信息化、联化的特点形成鲜明反差。有必要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的信息监管平台,应用物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车辆的生产、销售、安全运行、充电设施的运营情况等。
四、是建立市场化的发展机制
宋秋玲表示,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中长期的政策调整方向。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可以避免部分企业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和骗补行为。
互联信息平台或成监管新工具
除了骗补事件,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同样引起广泛关注。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和能源局分别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安全专项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告诉汽车商报,此次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着隐患,有些地方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安全隐患正在逐步的显现,整车性能品质应该说还没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此,李东强调,没有安全就没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接下来,工信部未来将与财政部、科技部积极配合,在电动汽车准入、生产销售和使用三大环节加强监管。
据介绍,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标准已经制定,电动客车安全条件即将发布实施,动力电池的编码、规格尺寸等标准正在编制、修订中,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要求。
除此之外,工信部还将推进生产企业、地方和中央政府三级监管络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
“所谓信息化的手段,即基于互联的信息监管平台,应用物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车辆的生产、销售、安全运行、充电设施的运营情况。”李东告诉汽车商报。
宋秋玲也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这些方面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方要发挥监管的主体责任,对车辆上牌、车辆运行、补贴申报的环节要严格把关。在这个方面,补贴政策也会相配套,以后再作假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在保证产品安全方面,交通部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也明确表态,要紧密的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举措,进一步优化政策,进一步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快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确保不安全的产品不能进入运输市场。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系统的监管和理性的补贴政策相配合,将成为我国下一段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所言,“补贴政策的退坡,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倒逼式的正能量,补贴导向将让位于市场导向,让位于创新导向。
优胜劣汰作用将被强化,在大浪淘沙中,真正能站住脚的,将是那些具有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
当然,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陈清泰同时表示,未来,我国的电动汽车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随着政府补贴政策进入退坡机制,车企和相关零部件供应商能不能在补贴政策退坡直至消失的有限时间内走出一条依托市场适合企业自行发展的道路。这将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成败的一个关键。